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00:15    次浏览
第二讲:从色彩等感性的角度谈初学者如何购买相机上一讲回顾:让我们摸索一种合理的摄影学习方法本讲目的:1,让初学者在不了解摄影的情况下,通过简单的了解,知道各品牌之间的特色,方便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相机,不再茫然的问很多人。2,通过需求和人群的多重组合选择建议,让初学者在日后升级,进阶学习过程中,第一台相机成为第二台相机的补充,和辅助,而不是因为不适合,卖掉重新购买。图文作者:郑波(细草穿沙)尼康中国NPS摄影师第二讲从色彩等感性的角度谈初学者如何购买相机?理清自己的需求1.首先,这篇定位人群是:初学者(进阶者如何升级相机我过阵子再讲),我把初学摄影的购买相机的人群,分为三种需求:A:业余记录,旅行随拍。 不打算学摄影,纯粹为了有个记录工具。B:尝试学习摄影,但心里没底,不知道投入多少适合,或者希望一点点投入,一点点积累,稳扎稳打的。C:不在乎器材花费,希望一步到位的,体验更多器材的。读者可以先对号入座,看看自己属于哪类需求,并记住A,B,C这三个分类,后面我会给出组合建议。其实这三类人群,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,所以,我在提供专业建议的时候,也会预留转化空间。本文定位2.定义词汇:本文说的:便携无反相机,是特指大家市面上说的,类似于索尼A7那样的微单相机。 因为“微单”这个词已经被索尼注册为商标,所以为了规避法律问题,我们用“便携无反相机”,代指类似类型的相机。本文方向:本文是针对初学者的建议,所以我在提供专业建议时,不会过多涉及专业性技术概念,而是从常理,感性,色彩,性价比等角度去谈。(待我们谈进阶相机选择时,再谈专业技术问题)需求主观感受和分析3.初学者第一台相机,我并不推荐单反相机。而是推荐”便携无反相机“,现在无论是索尼,富士,奥林巴斯等厂家,这类相机都已经十分成熟。不同价位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,作为入门和便携来说,已经足够。初学者对相机的认知形容词常见的有:十分清晰,色彩好看,样子好看,虚化好等。我们来一个一个解析。? 要求:十分清晰目前市面上五千元以上的”便携无反相机“都基本可以满足:十分清晰的要求,甚至画质和入门单反基本一样,还有个别机型超越了入门单反的清晰度。?要求:色彩好看,在保证十分清晰的基础上,我谈点对常见几家主观色彩感受,仅限于我使用过的品牌。 奥林巴斯家的机器,色彩稍微偏蓝,但这个蓝,不是青蓝,是冷蓝。 这个偏色,其实是说自动设置下的色彩趋向,这里的专业技术问题,我们进阶阶段再解析。 还有,奥林巴斯的相机,由于很多使用了四分之三系统,所以对焦速度相对更快,也更小巧便携。富士家的色彩我最喜欢,自动模式下,色彩趋向暖绿。直出JPG照片对比稍微高,对绿色,红色表达是几家里,我主观上认为最有味道的,直出JPG黑白也很有特色。 富士对焦速度,在新出来的X-T2,确实比我使用的X-T1对焦提升很多。备注:这里说的是我主观认为,我个人对色彩审美趋向于厚重,层次,有影调的感觉。黑白特色,我指的是,富士直出的黑白,对比适中,区别于网络上流行的,高对比的重口味黑白,灰阶层次保留完整,不属于抢眼球,但是耐看型的黑白。索尼A7M2系列使用过几次,由于是全画幅,画质上可能相对几家更好一些,尤其在深度后期和放大上占据优势。 如果你喜欢拍摄小清新色彩的照片,或者喜欢主流相对色彩比较明艳的感觉,那么可能选择索尼系列微单,在后期上更节约精力和时间。索尼的微单相机,色彩比较明快,主流,符合大众审美,色彩感受上,没有大的缺陷,也没有明显的优点。 索尼A7系列的全画幅,还有一个优势,将来搭载其他改口老镜头,也是很便利。备注:色彩感受比较主观,我给出的建议,仅供参考。(四分之三系统,是说感光元件面积大小,这个以后后续再解释)?样子好看,虚化好第一步,如果特别追求虚化,那么选择相机考虑的顺序应该是:索尼全画幅微单(A7系列),其次考虑富士 半画幅相机,最后考虑奥林巴斯等四分之三系统。 画幅越大,相同焦距光圈下,虚化越好。(还和物距有关)其次,虚化的重要因素,是和镜头的焦距,光圈有关。 如果你追求虚化,需要额外买光圈大的定焦镜头,和尽可能长的焦距。一般相机自带的套头,不可能满足你对虚化的追求。第二步:样子好看,是仁者见仁的东西,根据自己的经济预算选择即可。奥林巴斯,和富士,复古类型觉多,颜值较高。 索尼,现代科技感多点。 需求和人群组合方式4.分析了主观感受,我来说一下,到底该如何合理选择搭配。回到我上面提到的三类需求,A,B,C,如果不记得,返回上面看一下。A类需求:如果三年内不打算摄影学习,直接购买五千块上下的相机即可,足够完成所有记录的需求。选择参考标准,按照我上面给出的主观感受,自己根据需要购买。要记住,没有完美的相机,是有适合你的相机。追求便携小巧,考虑奥林巴斯;看重文艺色彩,重点考虑富士;追求均衡稳妥,索尼不错。A类需求后续空间:如果你觉得可能会爱上摄影,未来两三年内想好好学一下摄影。那就在经济条件允许下,尽可能买预算最贵的相机。这样,日后可以有更多的空间,去搭配更多的镜头。可以在不换相机的情况下,体验更多的摄影快乐,这是最大化寻求性价比的思路。比如,你现在买了一个富士X-T2,价格会比中等相机贵一些。 但日后,随着摄影兴趣的加大,在这个相机上,体验更多不同的镜头会便利很多。 比如,X-T10这样的机器,在专业学习和体验的路上,可能会让你有点力不从心。那么X-T2这样的机器,至少可以让你使用五六年也不会觉得落伍,还可以兼容后续更高级的镜头,并不用去更换一个新相机。从另外一个角度说,这也是追求性价比的方式。B类需求和C类需求:在初学,入门阶段,B类和C类需求可以合并来讲,我个人给出的建议是,只要你渴望投入一定精力,学习摄影,那么,就要去买你预算最贵的相机。镜头,可以日后一点点加,但相机一步到位,利大于弊。因为,相机只是一个载体,相机的等级越高,其实可以延续使用的年限越长,相对是体验了摄影的乐趣,又节约了资金。比如,尼康D700,是2008年的机器,如果不做太专业的输出用途,八年过去,现在还是主流的好机器,性能上,对比现在主流的D810,在暗部细节,连拍,高感上,还是有自己的优势。 如果,当初买的不是D700,而是D300,可能就真的需要换机器了。分别分析:对B类需求的人来说,如果你将来觉得对摄影没兴趣了,一开始选择尽可能预算高的机器,至少家里会有一台可以使用七八年的好相机,可以记录生活,家人情感等,并没有什么损失。对C类需求的人来说,在初期选择尽可能预算高的机器,这台机器也可以成为你进阶摄影学习后,专业单反相机的辅助机器。比如,出去旅行,要完成一些主题拍摄时,一个机器来回换镜头会很繁琐,多一个辅助小巧的机器,可以让你如虎添翼,拍摄到更多的场景和机会。 理性总结最后,我们做一下理性的总结:1,随拍,记录,三年内不打算摄影学习,买价格适中,符合自己需求(三个条件,上面已经分析过:便携,色彩,均衡)的相机。如果不懂具体型号,可以去器材网站搜索,其实可以选择的并不多,每个价格区间也就一个。2,如果是为了摄影学习,那么在相机载体的投入上,尽可能买预算最高。 为了体验更多摄影机会,延长相机使用时间,也为将来备机系统做准备。郑波授权 纯色紫砂 (chunsezisha) 发表